36氪获悉,远程社保认证公司「看看社保」于近日获金沙江创投5000万元A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开拓市场、复制服务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高效处理能力。公司此前曾获得来自上海国资委下属机构投资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
中国每年约发放3000多亿元养老金,为了确保领取人身份真实存在,需要领取人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认证,且每年需要进行一到多次的认证。这里的问题是,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或异地,前往认证地点成本高且不安全。此外,不少地区不少情况下也因为身份认证不及时,造成冒领、盗领等问题。
36氪曾报道过的看看社保,推出了一套远程社保认证解决方案,以人脸识别为主,声纹识别、大数据等技术为辅,让老人在家通过APP即可进行社保认证。
这里的技术难点是活体识别,一方面很多农村地区的手机摄像头像素、性能功能有限,另一方面很多老人无法完成眨眼、摇头等动作,所以要能对静态照片分析是否为活体。看看社保CEO耿敢超表示,目前他们可以做到在十万分之一误差率下,达到97%的通过率。
2017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2.41亿人,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看看社保按认证调用次数进行收费,核算下来整个中国社保认证的市场空间约为10亿元,似乎并非是个很大的生意。
耿敢超表示,社保认证服务是触达农村数亿人员的入口,看看社保正在扩充消费金融、理财服务、农机具及化肥种子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以及蓝领招聘等其他一系列增值服务。社保认证本身是刚需但低频的事情,其他服务也能帮助其APP提升粘性。
对于此次的投资逻辑,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认为:
看看智能解决社保生存认证痛点,为政府提供外包服务,同时搭建2B2C服务模式,直接触达终端客户,已有2000多万用户,他们集中在三线城市及以下村镇,以家庭成员为单位,该群体还没有享受到一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红利,在理财、医疗、养老、保险等领域市场空间巨大。
看看智能以智慧社保服务切入2B市场,这块市场门槛很高,但进入后很稳定,可持续为客户提供基础服务和增值业务。
——————
PS:看看社保是36氪阿里AI赛道明星班中的优秀公司,该活动也给其带来了此次融资契机。
以下是36氪于18年8月对看看社保的报道:
2017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2.41亿人,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国家每年约发放3000多亿养老金。
传统模式下,对社保领取人身份进行验证,或通过线下人工人证比对,或通过诸如指纹、指静脉、掌静脉等特定设备。两种方式往往都需要领取人到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认证,对于不少交通不便或者异地的人来说,十分不便,且成本高昂。此外,不少地区不少情况下也因为身份认证不及时,造成冒领、盗领等问题。
我们近期接触的「 看看社保」则希望通过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远程进行社保生存认证。
人脸识别技术虽然已经被大众熟悉,也有不少开源的算法,但用于社保生存认证则并不容易。需要认证的老人使用的智能手机性能往往也较为一般,很多往往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另外很多老人因为衰老、疾病等原因,往往很难做出眨眼、摇头欧等活体认证的动作,这就使得使用人脸识别时必须要使用其他的方式进行“生存认证”。
为此,看看社保转变思路,通过鉴定是否使用照片或者视频等认证,来判断是否是“非活体”。目前已经自研完成了算法,并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率。这一技术,被应用到了“看看社保”这一APP中,作为各区县人社保部门对外提供的系统的一部分提供给用户。
概括来看,看看社保的商业模式为B2G2C,通过为人社部门提供社保认证及衍生服务收取费用并获取流量,进而未来提供理财等服务。
这意味着,拓展人社部门的客户就是关键。当前,国内养老金的发放主要是在区县人社部门层级,因此,这也是看看社保重点拓展的客户。看看社保除为当地人社部门提供系统软件外,也会组建当地的线下培训团队,培训当地老人或者家属使用APP。表面来看,提供线下的培训服务增加了运营成本,但团队认为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助于获客,一方面也使得客户不会轻易替换产品。
看看社保的产品于2017年年初推出,目前已覆盖十几个省100多个区县,2000万人群,在河南、河北、贵州、四川、山西等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今年目前营收已超数千万元。
未来,看看社保希望以社保养老金发放契机,聚合电子钱包功能,提供消费金融、理财服务、农机具及化肥种子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现阶段,看看社保中的增值功能,已经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验证了从社保到其他服务转化的可能性。
看看社保目前已经组建了60人的团队。创始团队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团队。CEO耿敢超毕业于海军航空大学,有10年从事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的经验,拥有刷脸支付发明专利。CTO左建锋毕业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6年从事人脸识别在公安、司法领域行业应用,狱警智能管理系统、AB智能门禁、互金身份认证经验。
公司此前曾获得来自上海国资委下属机构投资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将于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
——————
我是36氪作者陈绍元,关注物联网、AI、科技,寻求报道和交流请加微信:963757163,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