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雕
【跟着大师学非遗】
又双叒叕
上新啦~
本期报名前,先来回忆一段古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相信这段话,很多爸爸妈妈都有印象,出自课本上学过的《核舟记》,描写的是微雕匠人巧夺天工的手艺。
云南省级非遗大师冉隆全,正是这样一位精于微雕的“奇巧人”。
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可以刻上268个汉字,头发丝上也能刻上五言绝句……若不是亲眼所见,绝对难以想象。在冉隆全的刀下,毫厘之间,也可以变化出精彩的大千世界。
本周六(11月6日)下午,教育君将带着10名10—15岁的小学徒前往秘境M60创意园非遗大师创意空间,跟随微雕大师冉隆全了解微雕艺术,鉴赏精巧的微雕艺术品,体验基础雕刻技法~
活动全程免费,名额有限,手慢就没有了哦~
点击直达报名通道!!!
大师出镜
冉隆全
亦名冉隆泉,昆明微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昆明市十大工艺美术师。
从事微雕艺术30多年,已不只是单一的雕刻,也涉足其他艺术领域。他的作品微型中国画《云南风光》8米长1.5厘米宽的画幅上,涵盖了云南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地貌、气候植物及人文景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出时引发轰动。获得云南第三届“工美杯”铜奖、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
获得云南三届“工美杯”铜奖、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目前《云南风光》正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
毫厘之间的“绝技”
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一般指微细的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等,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因此从古至今都称为“绝技”。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早期受观看和雕刻设备的限制微观雕刻较少,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能够用于观看更微小物体的仪器和极精细又坚韧的工具出现,致使微雕作品越来越小,雕刻难度也越来越大。
从事微雕艺术,如果没有相当高的微观雕刻技艺和书法功底,以及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所以学习微雕,不是一天两天能学成的,需要的是十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三十余年坚持成就大师
冉隆全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木工家庭,父亲是个木匠,做细木工,专门在家具上雕花。耳濡目染,冉隆全从小就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真正走进微雕世界,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当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国外微雕师在头发上刻出200多个英文的文章,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冉隆全开始学习微雕,以刀代笔,以菩提、象牙片、米粒、乃至数毫米粗的头发丝作为“画布”,在毫厘间进行雕刻创作。
与微雕“较劲”三十余年,冉隆全已蜚声国内外,其作品被国内外多个机构和个人收藏。如今,走进冉隆全的工作室,犹如进入一个微观的艺术世界:仕女图等名画被他演绎在米粒般大小的象牙上;橄榄核雕出来的齐白石像,连胡子都丝丝分明……
<左右滑动看冉老师的微雕作品>本周六下午,10名小学徒就将跟着冉隆全,见识微雕世界精巧极致的美,并且学习简单的雕刻技法,在粉笔上雕出一枚自己设计的专属印章~
“微雕作品的艺术精髓就在于细微处见意蕴、见手法、见风格、见灵魂。微雕作品要想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的妙趣,还需要一定的书法、绘画功底。”冉隆全坦言,“这往往需要十余年的光阴练就。”
尽管被称为“绝技”,但传承者很少,“不管怎样,只要有人喜欢,这门手艺就会存在。我也会继续下去,希望能找到真正愿意学的人,把手艺传承下去。”冉隆全说。
报名小贴士
【报名时间】
2021年11月3日起,报满即止
【招募人数】
10人,年龄10岁—15岁,性别不限
【活动时间】
2021年11月6日(周六)下午2:00—3:30
【活动地点】
秘境M60创意园非遗大师创意空间(昆明市五华区普吉路47号)
点击以下链接可导航前往↓
【报名入口】
点我直达报名入口【报名须知】
1.本次活动预收报名费100元,按时参加活动并结业,报名费将于活动结束当天全额退还至原付款渠道。
2.报名成功后,如果无法参加,可以申请提前退款,11月4日前申请的可全额退款,11月5日申请可退款50%。如未提前申请,11月6日缺席者,不予退款。
活动当天前往秘境M60创意园非遗大师创意空间的交通由家长自行安排,请注意路上安全。
3.预约成功,本周五(11月5日)会以短信形式通知具体事宜,请注意查收。
4.活动将免费为参与的小学徒购买保险,因此报名时请务必留下孩子的身份证号。
【联系人】秦老师 13888178937
END
记者丨余苏晏 秦 宁
编辑丨李思凡
责编丨余苏晏
审核丨杨世玥
昆明教育新媒体矩阵
今日头条丨微博丨新华号丨人民号
原标题:《跟着大师学非遗丨只招10名小学徒,感受“核舟记”的微雕大世界》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