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参照德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11月30日)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11月30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做爱,不作战"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2008年,抗議伊拉克戰爭的民眾所使用之做爱,不作战標語
做爱,不作战(英語:Make love, not war)是美国於1960年代流行的反傳統的文化口号,最初用于反越战游行,其他反战行动也援引过此口号。[1][2][3][4][5]
披頭四樂隊主音約翰·藍儂声称自己首创此口号。[6]
激进的活动家珀涅罗珀和富兰克林在芝加哥的团结书店帮助制作成千上万个印有“要做爱,不要作战”的徽章,并在1965年伊利诺伊州母亲节和平示威中第一次发放。
流行文化[编辑]
1973年,約翰·藍儂歌曲Mind Games(英语:Mind Games)以此口号为号召;同年,鲍勃·马利歌曲No More Trouble(英语:No More Trouble)也以此口号为号召
2014年,联合利华旗下AXE(LYNX凌仕效应)经由百比赫广告公司(英语:Bartle Bogle Hegarty)推出多条名为“Make Love, Not War”的电视广告、平面广告[7],并在全球开展相关活动[8]
法国公益组织AIDES(英语:AIDES)联合巴黎广告公司TBWA在2016年欧洲杯期间推出一组人体彩绘广告,其中的标语借用了“MAKE LOVE, NOT WAR”口号[9]
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中,史丹·李客串的角色也使用這一口号
參見[编辑]
民權運動
越南战争
V字手勢
参考文献[编辑]
^ Fattig, Paul. Deadlink. Medford Mail Tribune. [August 15,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6).
^ Levitas, Mitchel. Article 9 -- No Title; Vietnam Comes to Oregon U. Vietnam Comes to Oregon U.. New York Times. 1965-05-09 [2021-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9).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 開放 第 37-48 期. 開放雜誌社. 1990: 17 [2017-11-30]. 今年六月,西德人歡迎戈巴喬夫時,他們把經典的口號「要做愛,不要戰爭」( MAKE LOVENOT ‧金鐘 WAR )改成「要做愛,不要壩—獻迎戈比!」
^ 人民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人电影海报. 中国网.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经历一系列的战争后身心疲惫,嬉皮运动、性解放浪潮及各种反战运动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其中 “要做爱,不要战争”等口号在坊间流传。
^ 好奇心日报 韩方航. 美国人过去60年究竟唱了多少“爱情”与“性”?. 中国网. 2015-10-27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3). 这种态度又和当时愈演愈烈的反对越南战争的运动结合在一起。嬉皮士们觉得与罪恶的战争相比,性爱是多么纯洁。于是他们创造出一句著名的口号--“ Make Love, Not War ”(要做爱,不要战争)。这句口号随后被约翰·列侬写进了他的歌 Mind Games 当中,传唱一时。
^ Dudar, H., "Love and death (and schmutz): G. Legman's second thoughts," Village Voice, May 1, 1984, pp. 41-43.
^ 全球最贵广告!2014超级碗十佳广告欣赏. PConline. 2014-02-14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3).
^ 凌仕全球广告项目 要做爱不要战争.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3).
^ 上海日报Shdailymp. 天天在看欧洲杯的你,大概没有留意到这样一个广告. 搜狐.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3).
查论编反戰與和平运动和平擁護者
反核組織(英语:Anti-nuclear organizations)
反戰運動
反戰組織列表(英语:List of anti-war organizations)
良心拒服兵役者
反文化運動
和平主義文化(英语:Culture of Peace)
和平主義活動者列表(英语:List of peace activists)
和平與衝突研究
和平營(英语:Peace camp)
和平教堂(英语:Peace churches)
和平委員會(英语:Peace commission)
和平教育
和平運動
和平心理学
反戰者(英语:War resister)
相關思想與意識形態
不害
無政府主義中的和平主義思想
無政府和平主義
無政府主義朋克
基督教無政府主義
反帝國主義
反核運動
反軍國主義
绥靖主义
直接行动
最終勝利主義
嬉皮士
孤立主义
不干預主義
不殺生
非暴力
倫理和平主義(英语:Pacificism)
和平主義
和平
和平見證人(英语:Peace Testimony)
真理永恆
簡單生活
蘇聯對和平運動的影響(英语:Soviet influence on the peace movement)
世界和平
媒體和文化
反戰主義藝術
反戰書籍
反戰影視作品(英语:List of anti-war films)
國際非暴力日
國際和平日
文明的對話(英语: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
和平獎項列表(英语:List of peace prizes)
以和平為命名的地名(英语:List of places named after peace)
和平紀念碑
和平博物馆
和平新聞學(英语:Peace journalism)
《和平新聞(英语:Peace News)》
反戰主題戲劇(英语:List of plays with anti-war themes)
促進持久和平(英语:Promoting Enduring Peace)
反戰歌曲
和平符號
和平大學
世界和平遊戲(英语:World Game)
為世界和平撞鐘協會(英语:World Peace Bell Association)
日本和平鐘(英语:Japanese Peace Bell)
口號與策略
靜臥抗議(英语:Bed-Ins for Peace)
中央公園聚集示威(英语:Central Park be-ins)
逃避征兵
裝死抗議
人類示威(英语:Human Be-In)
“要做愛,不要作戰”
和平遊行(英语:Peace walk)
“士兵都是謀殺犯!(英语:Soldiers are murderers)”
示教(英语:Teach-in)
“全世界都在看(英语: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抗戰爭稅者(英语:Tax resistance)
按特定戰爭或類型劃分
阿富汗戰爭(英语:Opposition to the war in Afghanistan (2001–2014))
美國南北戰爭(英语:Opposition to the American Civil War)
伊拉克戰爭(英语:Opposition to the Iraq War)
地雷
伊朗的軍事行動(英语:Opposition to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Iran)
武装干涉利比亚
戰爭稅(英语:Conscientious objection to military taxation)
核武器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在乌克兰
在俄罗斯
在印度
第二次佈爾戰爭(英语:Opposition to the Second Boer War)
斯里蘭卡內戰(英语:Protests against the Sri Lankan Civil War)
越南戰爭
1812年戰爭(英语:Opposition to the War of 1812 in the United States)
反恐戰爭(英语:Criticism of the War on Terror)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语:Opposition to World War II)
按國家劃分
加拿大
德国
以色列(英语:Peace movement#Israel)
尼德蘭
西班牙(英语:Pacifism in Spain)
南蘇丹(英语:Sudanes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英國
美國
印度查謨和克什米爾的和平主義建築(英语:Peacebuilding in Jammu and Kashmir)
Category:反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