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位曾风靡香港的“开心果”来说,最大的牵挂不是自己,而是年仅20岁的女儿郑欣宜。
她知道,自己留给女儿的财富是一把双刃剑。拿得稳,是一辈子的保障;拿不稳,可能就是毁灭的开始。
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6000万港币的资产,全部放进家族信托。 其中包括一套价值3000万的豪宅,以及其他巨额现金资产。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郑欣宜不能随意动用这笔钱,甚至在35岁之前,每月只能领取2万港币的生活费。
严苛吗?确实很严格。
但沈殿霞深知,一个年轻人如果突然继承巨额财富,很可能成为“猎物”,被人利用、欺骗,甚至挥霍殆尽。
她选择了“延迟满足”,让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先学会生活,再学会管理财富。
3、信托里的“成长KPI”:比金钱更重要的财富
沈殿霞不仅在财富管理上做了安排,还在女儿的成长道路上设下了一道关卡。
她规定,郑欣宜必须完成2000小时的义工服务,才能最终继承这笔遗产。
这是什么概念?
2000小时,意味着如果每周做10小时义工,也要将近4年时间。
这不仅仅是在“考验”郑欣宜,而是在让她接触社会,感受人世冷暖,培养责任感和同理心。
这招高明在哪里?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财富包围,可能会失去对现实的认知。
而做义工的经历,能让她看见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重新理解金钱的意义。
这不仅仅是遗产传承,更是价值观的传承。
4、遗产不是提款机,沈殿霞的财富“稳健增值”
为了确保这笔钱不会被挥霍,沈殿霞还聘请了一支专业的理财团队来管理信托基金,并邀请前夫郑少秋和好友陈淑芬作为监督人。
这笔6000万港币的资产,在专业团队的运作下,十几年间增值至上亿元。
郑欣宜每个月拿到的生活费,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为投资收益而更加稳定。
这就是“钱生钱”的力量。
很多明星离世后,留给家人的财富很快被挥霍一空,而沈殿霞的这笔信托,却像一座保险库,为女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保障。
5、从沈殿霞到大S,财富传承到底靠什么?
回到大S的遗产风波,最让人担忧的,并不是谁能拿到钱,而是这些钱是否真的能造福后代。
明星的财富,不是普通家庭的积蓄,而是可能引发纷争的“定时炸弹”。
如果没有完善的规划,遗产很可能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甚至让亲人反目成仇。
沈殿霞的做法,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财富的传承,不只是钱的传递,更是智慧的延续。
她的布局,让女儿远离诱惑、稳健成长、最终掌控自己的命运。
而大S的遗产风波,则让人再次看到,财富如果没有规划,最终可能只会带来争议和矛盾。
钱,可以是庇护伞,也可以是漩涡。
如何传承,才是关键。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