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毅仁:89岁在京逝世,留下5个子女,今独子身价95亿

在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列强的入侵让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锡的荣毅仁家族开始了他们的商业生涯,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和祖父荣熙泰一同来到上海滩,开始了他们的小买卖,走街串巷,凭借着公道的价格和诚实的经营,逐渐积累起了他们的财富。荣家生意蒸蒸日上,很快便赚到了“第一桶金”,并为日后扩展事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荣德生与荣熙泰创建了自己的面粉厂,成功地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面粉生产从外国人手中夺回,实现了自给自足。他们不仅关注商业成功,还以宽广的胸怀乐于助人,定期资助贫困家庭,灾荒时开仓放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敬。尽管一开始外资面粉厂对他们进行打压,但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公道的价格,荣家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荣德生与荣熙泰的名声越来越大,生意蒸蒸日上,财富也随之滚滚而来。

荣德生与荣熙泰吸取了山西晋商、安徽徽商和浙江浙商的经商经验,扩展了业务,开设了多家钱庄。尤其在外国资本主导上海金融市场的背景下,他们凭借智慧与努力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荣毅仁出生时即有显赫家庭背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耳濡目染下,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知识。祖父临终时留下的“商场如战场”深深影响了他。这既是祖父告诫儿子辈要守好家业的话,也是在提醒孙子们不要盲目继承父业,而应慎重选择人生道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荣家经历了一次巨变。荣毅仁的叔父在赴香港时病重去世,紧接着父亲也卧病在床。这时,日本的侵略者全面入侵中国,荣家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荣毅仁毫不犹豫地接管了庞大的家业,成为了荣氏企业的新掌门人。

荣毅仁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在无锡茂新面粉公司担任助理经理,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但失去了祖父和父亲的庇护后,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沉重,思考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他陷入了困惑:是否要重点发展金融业,还是继续专注面粉厂等实业。许多企业的元老们对此产生了不同的意见,然而最终,荣毅仁做出了以发展实业为主的决定,坚定了推动家业发展的决心。

面对战争、物价飞涨、社会动荡等困境,一些不道德的商人趁机囤积物资、大发国难财,让贫苦人民的日子更加艰难。而荣毅仁则选择与众不同的道路,他坚守商业道德,不仅不抬高物价,反而积极参与社会救助,这使得荣家面粉厂在动荡的岁月里反而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以“国家和人民最需要什么,自己的产业就拓展到哪里”为原则,几年内便建立了纺织厂、砖石厂等多家工厂。

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荣毅仁竭力支持前线将士,深受社会各界的爱戴,成为上海滩的重要人物。然而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许多企业家选择逃往台湾。面临这一历史转折点,荣毅仁并未被劝说离开上海,而是选择坚守家族的根基。为了了解真相,他亲自走访解放军的队伍,看到他们严整的军容和高尚的精神风貌,内心的焦虑终于得以释然。

上海解放后的第二天,荣毅仁迎来了陈毅元帅的“约谈”。与他想象中的严肃场面不同,陈毅元帅身着朴素的军装,和蔼可亲地与荣毅仁交流。陈元帅鼓励他放下心中的包袱,恢复上海的实业生产,帮助国家恢复经济。荣毅仁从这次会面中深受启发,坚定了与新政府共同发展的决心。在国家进行资产阶级工商业改造时,荣毅仁主动配合,推动了申新纺织公司等荣氏企业进行公私合营,为国家的经济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荣毅仁的贡献,他成为了“红色资本家”的典范,声名远扬。随后的岁月中,荣毅仁不仅参与了中国的经济建设,还为社会贡献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与意见。直到2005年,他在世的最后一刻,他那传奇般的一生才最终落下帷幕。

荣毅仁的家庭也是温馨而和谐的。他与妻子杨鉴清相伴一生,彼此恩爱,始终保持着忠贞的爱情。在那个年代,荣毅仁作为一个富有的商业巨头,依然坚持一夫一妻的婚姻观念。他教导子女们自立自强,不依赖家庭的财富与名声,这使得他们都过上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荣毅仁的三女儿因脑炎不幸早逝,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从事教育事业,定居上海。小女儿嫁给了澳门的富商,过着低调的生活。

荣毅仁的独子荣智健则继承了家族的商业基因,他年少时便独立闯荡香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通过一系列收购和投资,将家族事业推向了更高的巅峰。荣智健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教育,捐赠教育基金,并因其卓越的商业成就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到2024年,他的财富已达到95亿元人民币,成为亚洲商界的重要人物。

虽然荣毅仁已经去世,但他留下的商业传奇仍在延续,荣智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继承了父辈的事业,继续书写着属于荣家的辉煌篇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