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较版本的差异,买全了各种版本《明朝那些事儿》系列

作者 | 胡马鲜卑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书海史话# 最近搞了一个“少林五祖(5组)”计划,其实就是想看看本网各种版本《明朝那些事儿》的不完整系列卖家有些什么版本存在差异,以便为之前的研究成果做个全面的补充。顺带看看各家的服务态度如何。

总的来说这几个店铺商品是正宗的、态度也是优秀的,存在一些细微的缺陷也都和本人妥善解决了,在此先表示感谢了。

然后咱来说说从中发现的各版本细微差异。(从上往下说)

1.最上面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简称:北联版)的增补版旧版的后半套(2016年10月24印),个别单册印刷的效果有些凝滞感。难怪到了2017年5月要改印新版了。

2.第三摞,是浙江人民出版社的7卷本新版(简称:新浙版)的其中四本(2017年8月1印)。这里面重点是查第二部,因为之前我们提到过,曾经发现新浙版的第二部末尾有磨铁图书防伪水印插页(已发现1印和3印本曾出现过)。不过今天这本的1印第二部也没有水印插页。所以可以断定,新浙版如果碰上了带水印插页的,一定要当小熊猫或大熊猫那样保护好,别轻易放跑了。

3.剩下的3摞都是北联版的图文精印版(旧版),但是印刷时间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因为图文精印版(旧版)在发行时比增补版(旧版)要“自由”,单册、套装一起上,实体、网店同时卖。再加上本来书脊就是五颜六色的,一旦开始重印了,那可真叫印出花样来了。

图中第二摞是2011年11月1印的,书脊颜色真叫鲜艳,打开封面看扉页,那行黑格尔的名言,字体印的小不说,还差点能看出组成每个字的网点儿来。

图中第四摞是2013年1月3印的,扉页比一印本厚了些,格言倒也印成了较大的字体,可是这书脊就不敢恭维了,你看有的都偏离到哪里去了。

最底下一摞,2013年10月5印的,本以为应该不比3印差的。不料一看封底先傻眼了,同样一个厂印刷的,最后3部的条形码居然给印的虚化带毛边了,差点以为又碰上李鬼了。后来静下心来看看其他的小字边缘,没有发现类似情况,这才松了口气。可跟着又发现情况了:这扉页咋比正文页面上下两头还宽出一部分来(1~1.5毫米左右)。

这么一想就明白了,为什么高仿的图文精印版和增补版,印刷的时间多用2013年、2014年这两个年份,就是因为正版在重印时,所用的纸张、印刷的效果存在起伏不定,甚至倒退的迹象。这个弱点被盗版书商当做了掩护盗版本的挡箭牌,而图文和增补版不同的发行方式,也成为盗版迅速占据图书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

最后的结论是:《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发行到现在,出现了很多常人想不到的奇妙之处。经常不按套路出牌,反而创造了白话历史文体问世以来中国出版发行史上的奇迹(畅销15年)。这也促使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开始反思,换一种角度换一个方式进行思维判断并作出结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