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刚好想买个手机,我就回顾了一下自己的选购历程,还挺有意思。做好预算后,选定同价位的机型有哪些。然后去b站上看测评,...

来源:雪球App,作者: 他强任他强,(https://xueqiu.com/4240219892/317083127)

我最近刚好想买个手机,我就回顾了一下自己的选购历程,还挺有意思。做好预算后,选定同价位的机型有哪些。然后去b站上看测评,很多大V,钟xx,小白,拆机什么的。很多人说他们都是被手机厂商收买了,有可能吧。为什么看测评,因为我发现现在年轻人不像上一代人一样只迷恋品牌了。比如我爸让我帮他买平板买电脑,他只认华为联想,但你跟他说参数配置,他一窍不通。大品牌里也有高价低配的智商税产品。现在年轻人更希望自己“懂”一些,不交或者少交智商税。测评大V也是有一些优点的,首先他们是用视频的方式展现手机,各种颜色,各个角度,跟一些竞品放在一起对比尺寸,厚度,边框,重量等等。这些一般不好造假,也比官方的图片文字描述更直观,效率更高。再者给家或多或少的会说一些小缺点来证明自己的“公正性”,毕竟大伙儿也不傻,从头吹到尾,一看就是恰饭。就是那些证明“公正性”的小缺点也有可能劝退我,比如vivox200promini虽然尺寸小手感好,但镜头太大,食指一定会搁在镜头上,非常难受。我去线下摸了一下,果然如此,就劝退了。还有就是一些拆机配置介绍,当然懂得人才在意,一些不太懂的根本感知不到,比如屏幕京东方还是天马的,马达什么型号的,超声波指纹还是短焦指纹。不过这也会劝退一些在意的消费者,比如价位很高了,还用过时的技术,显得没有性价比,坑人。最后他们也有一些性能测试,跑分,游戏测温等等。这块水就比较大了,我也是最近看粉丝互撕才知道一些“手段”。比如有的厂商收购或者参股了这些跑分软件,比如送给这些大V测的是特供机型(普通版本没那么厉害),比如内置识别软件,识别到这种长时间高性能的运作时,意识到这是在做测评,然后自动调整手机来应试达到高分。总之就是做手脚的花样很多。插一句,我发现现在手机也好,汽车也好。不光是测评人要恰厂商的饭,其实厂商对他们的自带流量也是有需求的。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一些稍微冷门点的产品/品牌,你几乎搜不到这些知名大V的测评,有也是一些小V,野生的测评人。说明啥,说明大V不会给这些小品牌或者廉价车免费流量,你给不起钱,我连测都不会测你,更别提吹你了。看完测评,我再去一些数码论坛,搜搜关键词,想看看真实的用户评价。有哪些缺点是大V没发现的,或者故意不提的。比如前段时间炫光门,大V们集体失声。当然,这也是考验各家水军们实力的时候了,怎么样对付黑子。一般我只能从mi家粉丝看到花家产品的缺点,也只能从花家粉丝看到mi家产品的缺点。如果没有他们互相之间制衡,我都很难知道一些“投机取巧”的动作。最后选定好了,再去各家电商平台比比价格,百亿补贴,满减,优惠。也有胆大的说可以去咸鱼找渠道货,更便宜。当然,我只代表一种类型的消费者。还有一些完全不会这样,更认大品牌,更容易被离得近的线下店吸引,更需要店员当场介绍一些功能和服务,比如可以帮忙传输旧机文件,下载app,有问题立马来店里找得到人等等。性能,配置,细小的差异,不在乎,也感受不到。所以想想现在营销确实重要,尤其一些产品之间没有明显差距的,大家都半斤八两,消费者凭什么选你。对付我这种消费者,商家就要在各平台推广,开发布会,让我知道新品。花钱搞定各类大V,测评,吹捧。硬件上不能太投机取巧,防止跑分差距太大,也会被对手拿来做文章。也要监控舆论,不能只说我的不说别人的,不能玩新闻学抹黑,不能只被攻击不会反抗。最后还要搞定各渠道的售价,优惠。做生意赚钱是很难的啊$歌尔股份(SZ002241)$ $欣旺达(SZ300207)$ $哔哩哔哩-W(096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