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档结构
文档结构
2.体验环境
体验环境
3.产品简介及定位
产品基本信息
下厨房的前身是在豆瓣小组里,后来成为一独立的APP,结合豆瓣的文艺气息,下厨房的文艺清新风格是与其他美食类产品差异化的体现,凭借这一特色风格牢牢抓住了大批青年用户。
豆果美食在2015年slogan为“开启美味的生活”,其后更改为“会做饭很酷”,根据其2015年前后发展历程,可看出,豆果美食用户定位倾向于年轻人,且以美食为中心拓展智能家电、健康养生等功能更是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喜好。
产品定位
4.竞品选择理由
菜谱app排名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从上图可看出,在美食菜谱类app中,下厨房排名位居首榜,豆果美食和香哈菜谱仅在其后。这三个app的业务重合度较高,三者均提供美食内容社区+课堂付费+电商模式,且面向群体基本相同,其中下厨房的独立设备数、日活跃用户人数较高,而豆果美食上线比其他两个产品都上线早,排名和香哈菜谱相比不相上下,并且模式趋向于成熟。所以选择了这三个菜谱类app做相比。
5. 目标用户
三款app定位相近,故目标用户相似。目标家庭主妇型用户,家庭主妇主要想要学习各种各样菜系,以此来丰富自己的餐桌。目标职场白领用户,他们不会做饭但是有做饭的需要,比较注重饮食的健康和简单的生活方式。目标厨师学徒用户,他们往往是刚出来工作的学徒,他们对菜谱的要求比其他人要高,他们同时希望能够向名厨学习,认识各种食材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三款美食软件都包含了课堂这一功能,所以目标用户中还有部分的厨师,美食教程提供者等,他们是平台的课程提供来源之一。
6.产品功能结构图(功能模块图)
下厨房功能结构图
豆果美食功能结构图
香哈菜谱功能结构图
产品功能结构图看,三者功能结构大体相同,都包含美食发布、美食社区、课程学习、购物商城,个人管理。不同的是这三个产品的表现程度不一样,标签功能位置不一样,三者的首页都是个性化推荐。其中豆果包含了对母婴人群、健康管理放在首页做快捷入口,说明豆果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而香哈菜谱除了推荐还有生活的好物妙招、育儿、旅行、美食圈放也在首页展示,可能香哈不局限发展美食这一主线,尝试去拓展生活中其他的领域。下厨房的第二导航栏是“市集”,而豆果和香哈的第二导航栏是“课堂”,相对“市集”,豆果则提供了“商城”放在了在第四导航栏。香哈菜谱是“香哈优选”,但香哈放在了首页搜索栏右侧用一个购物车icon作为入口,不是很明显。从位置上看,下厨房对于电商比较重视,而豆果和香哈对课堂模块比较重视。
7.核心功能对比点
(1) 发布菜谱
下厨房菜谱发布流程图
豆果美食菜谱发布流程图
香哈菜谱发布流程图
三个产品在发布菜谱的流程大致一样,都需要填写菜谱的信息如菜谱名称,图片或视频补充,菜谱小故事,食材,做法步骤,批量添加步骤图,细节注意及分享菜谱。不过这三个产品的引导不是相同。
下厨房
1)先填写“菜谱名”,再到“下一步”,然后填写菜谱详细项。
2)在补充所需食材时,会根据填写的菜谱名,出来相应食材标签,点击某个食材标签就会填充到食材输入框里面,比较方便快捷。
3)菜谱封面支持图片或视频(15s),在步骤做法支持图片或视频补充。和豆果、香哈不同的是,下厨房的菜谱图片支持修饰,好看的美食,往往能增加食欲。
4)添加所用厨具。一来可以其他厨友做厨具参考,二来可以引导用户去商城添加厨具。
豆果美食
1)豆果发布食谱也是先填写“菜谱名”,再点击“下一步”才到菜谱详细项。
2)食材是根据菜谱名得到食材则直接填充进去,和下厨房不同的是不用手动点击填充进去。这种填充方式,如果有后台计算推测的食材填充多了,还要手动去删掉,相比下厨房的需要填充什么进去食材由用户选择的方式用时较少。
3)豆果在每填写一次步骤旁边都有一个添加厨具按钮,对比下厨房到最后才添加出具,这种方式比较符合用户习惯。
4)豆果支持菜谱发布菜谱的同时,一键同步到微博,菜谱多个场景分享时,这种方式比较快捷。
香哈菜谱
1)相比上面这两个产品,香哈菜谱的发布流程则比较繁琐、严谨,且界面设计显得中规中矩。
2)发布菜谱的第一步就直接到了菜谱编辑页,相比下厨房和豆果少一步,但是也因为这个差异,香哈需要手动填写菜谱名称,此外香哈除了需要输入菜谱的主料,还需要输入辅料信息。
3)菜谱发布里面是文字+图片结合形式,里面不支持包含视频。香哈也单独给一个按钮发布视频,我猜测是因为香哈想保持菜谱的专业性,保证菜谱输出的质量。视频菜谱发布门槛低,不需要审核,适用普通用户,发布视频菜谱的用户一般没有经过编辑,内容往往不够专业性
4)香哈在编辑菜谱内容文字时,相比其他两个产品香哈支持了语音输入再转文字,这样可以减少用户的编辑时间同时还照顾了一些不会打字的用户。
5)另外还要填写准备时间、烹饪时间、口味、难度、是否独家上传。这些信息加强了菜谱的描述精确度,有一定参考作用,但是香哈并没有在菜谱上显示。
6)香哈的菜谱发布之后还要经过平台的审核,审核一般时间不是很久,审核通过之后才是真正发布成功,保证菜谱的专业优质同时也提高了菜谱输出的门槛。
下厨房发布提供了发菜谱、发作品、发视频,这满足了用户的基本菜谱内容输出需求,发布菜谱一般属于用户原创行为。而发作品用户对美食的交流,可能内容同质类比较多。发视频的用户需求同理,只是两者表现方式不一样而已。而豆果则只支持了传作品,豆果用户的作品里支持对图片的加以修饰,这给比较懒的用户提供了方便。加上附带的标签链接,也让其他的用户看到了该作品可以追溯起源。香哈可以帖子、文章、视频。香哈的发帖子功能,主要是一些用户发布一些生活动态,但是一般和美食有关的。香哈的发帖子、发文章和下厨房、豆果的传作品功能类似,这些都可以形成内容沉淀,但是香哈提供给用户比较大的舞台,创作作品形式多一些。
(2) 商品购买对比
下厨房、豆果美食的商品购买流程图
香哈购买商品流程图
下厨房的商品选择页面
从流程图上面看,三者在购买商品的流程差不多,但在引导和细节操作却是不同。
下厨房从首页的底部导航栏“市集”进入页面,“爱尝鲜”活动图片,然后就是以宫格显示用户的评论,“爱尝鲜”图片进入才是商品的选择页面。豆果美食从底部导航栏“商城”进入商品选择页,香哈菜谱则是从首页顶部的购物车图标进入该商品选择页面。下厨房提供给用户的购买选择侧重在食品方面,也支持买生活厨具(搜索框输入进入),但是在引导不够醒目。
相比下厨房和香哈,豆果美食的商城功能就比较齐全,从页面布局看简洁大方,商品的分类也比较多,提供给用户的选择品类多,商品提供的信息有商品描述、优惠政策、价钱等信息,但是商品之间的对比性信息就少了些,比如:销售数量,畅销排名等。香哈的香哈优选的商品分类显然对比豆果美食没有那么细,豆果美食从分类进入还提供了商品的二级分类,从香哈给的商品分类进去,也有商品的二级分类,到这里的香哈的三级品类就展示的比较多,但是从操作的角度来说,香哈要经过三级的菜单才到具体商品的选择购买,而豆果只需要到二级就可以实现。另外香哈的优惠方式比其他两个比较多,香哈在每个商品处显示一个“+”,方便用户直接加入购物车,对于需要购买多件商品的用户来说提高了购买效率,其他两款产品都没有。
(3) 菜谱展示对比
菜谱访问路径(访问鸡肉鸡翅的菜谱为例)
下厨房:打开首页-菜谱分类-热门分类-肉类-鸡肉分类-鸡翅分类-鸡翅菜谱列表
豆果美食:打开首页-菜谱分类-肉类大全-鸡肉分类-鸡翅分类-鸡翅菜谱列表
香哈菜谱:打开首页-菜谱分类-肉类-鸡肉分类-鸡翅分类-鸡翅菜谱列表
下厨房菜谱分类访问比其他两个要多一级,采用的块状网格式菜单占用页面较大,一个页面只显示两级菜单,而豆果和香哈均采用扩展式菜单,一个页面可以显示到三级菜单,方便用户快速定位到自己想要查找的分类,值得一提的是,香哈的菜谱比豆果更细化,分类下的内容比较多。豆果和香哈都提供了养生菜谱,豆果只是把养生食疗作为菜谱分类下的一个大类,然后就到了针对性疾病食疗的菜谱分类。而香哈则是把养生食疗作为和菜谱分类的一个同级展示,再针对各个方面养生的分类,再细化到具体项目的菜谱分类,所以综合来说,香哈的菜谱分类比较细化,内容比较多。
菜谱内容的展示对比
相同点:三个产品都提供了基本的信息展示,都有菜谱图片/菜谱视频,收藏数,浏览数,菜谱发布者,所用食材,做法步骤,注意事项,评论内容等信息。
不同点:
果提供了学做这道菜人数统计,用户的一个等级显示,所花时长,难度等级,营养分析,下厨房和香哈均没有显示。个人觉得学做人数统计显示对用户来说没有太大参考价值,学做人数并不会太大比重地影响用户去学的行为。豆果和香哈给每项食材都提供了食材的功效作用和该食材的相克食材、宜搭食材信息展示,总的来说豆果提供的食谱参考信息相对有价值。
功能对比:
下厨房和豆果在食材提供了“加入菜篮子”的功能,香哈则没有,加入菜篮子功能帮助用户去采购时提供笔记记录。
香哈在食材的上面显示了这道菜的相关视频,手机屏幕展示的信息相当有限,所以最好在第一屏的时候就显示主要信息。用户浏览菜谱时也比较希望先看到菜谱的内容,然后才到菜谱外的其他信息。另外香哈可以对这道菜谱“是否有用”做了一个统计,做这个统计一般对后台统计数据有用,用户是否要做这道菜,主要参考收藏人数、浏览人数、步骤是否详细,更高要求的想要看这个菜谱创作者的专业程度这些信息,所以觉得“是否有用”这个功能是作用不大。
下厨房和豆果在菜谱底部功能是收藏、评论、晒作品,豆果多了评论输入框展示,导致内容块比较拥挤,用户一般看到想做的菜谱就会收藏起来,以便下次做这道菜的时候快速找到,豆果放在底部菜单的中间。香哈放在顶部右侧,根据操作习惯,用户点击距离比较近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下厨房的菜谱视频播放时的一亮点,当视频正在播放时,如果屏幕下划的时候,视频也会随之暂停,等重新回到视频,自动从暂停处开始播放,比较智能化,用户体验感比较好。
菜谱分享
(4)课堂展示对比
下厨房没有会员制,所以课程购买是以课程为一个单位购买,虽然会员制可以保证用户的留存率,但是对于一些对菜谱不是特别刚需的用户,这种购买方式显然比会员制购买让人负担轻一些。豆果既支持了会员制又支持用户立即购买,而香哈就要加入会员才可以查看课程。可以看出香哈的课程针对一些对菜谱有刚需的用户,比如厨师、厨师学徒、美食爱好者。下厨房的课程对大众用户开放,而豆果兼顾了普通用户的需求又照顾到了想要系统学习用户的需求。
相同点:教程视频,老师信息,视频时长,查看课件(香哈是用料说明),收藏、评论、分享等。
不同点:下厨房和豆果均显示了加入课程人数,对课程的评价是评级+内容评分,香哈也有课程的评价,不过隐藏在课程视频界面里面,下厨房和豆果的评价是对整个课程的评价,而香哈是针对每个课程做评价,课程都是来源同一个教师,用户往往希望在看到课程之后,同时也希望看到对它整个的评价。香哈除了课程介绍并无其他内容,下厨房在课程的下面提供了其他厨友的作品,推荐给用户这个老师的其他课程,还有其他好课推荐。而豆果除课程之外仅提供了这个老师的其他课程。香哈想看这个老师的其他课程的话,点击老师详情页里面的可看到老师所有作品,包括他的文章和帖子,相比之下,下厨房的推荐类目多一些,有利于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连接。如果对课程有疑问需要帮助解答的话,下厨房采用加群咨询,豆果可以在当前页提问咨询,香哈则没有提供这个功能。让用户了解自己想要更多的菜谱,是通过了内容推荐做到的。而相似兴趣的用户之间需要交流,这种交流需要有一个平等的社群作为依托。菜谱、课程下方的评论是交流,但并不是社群交流。社群的构建可以提高用户活跃度、忠诚度。
8.总结和建议
盈利模式
下厨房:广告+商城(自营+商家入驻)+课程+电子书;
豆果美食:广告+电商(自营+商家入驻)+会员+课程+电子书
香哈:广告+电商(自营+商家入驻)+会员+课程
下厨房
优势:下厨房的优势在于用户积累,社区模块做得相对成熟,并且下厨房没上线前期就在豆瓣创立小组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精准化推荐,连接用户场景较多,有些用户往往不确定自己需要什么,就是想随便看看,这时候就需要内容的引导推荐了。下厨房在课程视频播放设计得比较人性化,而且下厨房的分享渠道也比豆果和香哈多。
劣势:下厨房的内容输出质量一般,另外菜谱分类不够详细,界面引导也比豆果稍微逊色一些。
建议
1) 下厨房在菜谱内容输出时,可考虑设置场景化菜谱,尽量保持菜谱的多样化、新鲜度,同时考虑推出竞争排名以激励用户创作出高质量菜谱。
2) 收藏菜谱功能建议加上收藏菜谱的分类,或者可以让用户手动设置分类,因为有些用户收藏的菜谱多起来的时候找起来就比较慢,分类之后更方便用户管理自己收藏的菜谱。
3)菜谱分类的分类内容建议优化,可以更详细一些,菜谱分类等级设计少一些,从菜谱分类进去查找某样菜的做法,需要经过三个界面,第三个界面还只是大分类,用户体验不是很好。
豆果美食
优势:豆果既有下厨房的优势也保持了和香哈的菜谱丰富性,豆果更能够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饮食具有饮食统计和规划功能,豆果推出的健康管理营养分析是一大亮点。豆果的界面设计色调和logo相呼应,界面给人比较舒服、温暖的感觉,操作引导也做得比较好。
劣势:用户与用户的连接,关键在于内容推荐不到位。
建议
1) 建议在课程底下推荐相关精品课堂,当前只是推荐该课程老师的其他课程。这样可以增加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联。
2)在课程的详情页面,浏览、收藏数量没有做单位处理,数量大的时候就是一串数字。不利于阅读。
香哈菜谱
优势:香哈的优势刚好是下厨房和豆果的劣势,香哈保证了菜谱的专业和质量,课程内容专业。菜谱分类比较细化、品类较多。在这种专业、严谨的氛围下,用户输出的内容质量都比较高。
劣势:香哈的界面设计比较中规中矩,美食是令人放松的、让人感觉温暖的,过于严谨不利于用户去沟通和交流、去创作。
建议
1)可考虑在发布菜谱时设计更加方便快捷的输入完成菜谱发布,例如,智能计算主料辅料,发布前尽量提醒引导用户正确输入,提高审核通过率。
2)建议加入网络美食视频播放,提高用户留存。
3)建议首页的“发现”模块下,“推荐”、“妙招”等一排过去的表现,可以设计大一些,或者切换tab的样式显示,尤其菜谱分类按钮也在里面,小的话,别人很难注意到。
4)用户菜谱内容里面,“相关视频”模块内容放在菜谱用料上面,使其用户读菜谱信息不连贯,建议删减,因为菜谱底下也出现了“为你推荐”的内容,这两个推荐的内容都差不多。
5)建议优化消息模块,在“信息”页面中当有未读信息的时候,可以在该未读的信息栏中备注数字,因为当“为我点赞”有未读的,然后也有别的哈友也回复评论的时候,不知道是哪里有未读过的信息,页面有个“未读”可以点进去看,但是还要多一步操作。